如果我说,单是过往各种加密货币货币专案赠送的币,就够我吃好几年,你能不能答应不要揍死我?因为,那是事实。
这是所谓的「空投」,airdrop。区块链产业牵涉很多新概念,命名往往是贴合传统生活上的概念,比如挖矿(mining)、油价(gas fee)等,因此也把这种向陌生人大洒金钱的手法称为空投,典故是二战时以运输机由空中投下食物等补给品给士兵和难民等。
很多人误会空投只是如香港的币少爷般,在深水埗某大厦的天台投下钞票,旨在吸引途人注意和媒体报导,炒作一番;但其实,区块链的空投大有学问,执行得宜的话,不只有收到空投的人大赚一笔,专案本身也能因此扩大用户量,巩固社群,加强持份者之间的互动,做到各方多赢。
以下我以几个亲身参与的实例,解释几种空投的逻辑。无可避免夹带小量术语,但不懂技术无阻理解。
渗透
Osmosis 是首个基于 Cosmos 的无大台(去中心化)交易所,让用户自由兑换各种Cosmos 生态币。
Osmosis 不靠风险投资,甚至也没有众筹,只是以精干的团队写出MVP(「最小可用产品」)推出社群,同步把原生通证OSMO 空投给ATOM 的持有人,即Cosmos Hub 的所有持份者,一下子激活了整个生态。
OSMO 的空投很有创意,渗入游戏元素,让ATOM 持有人先得到5 分之1 的空投金额,再透过完成另外4 项简单任务,一方面参与进Osmosis 的生态,一方面领取余下的5 分之4 金额。
不止如此,为让空投更公平(用「公义」会更精准),因此个别用户OSMO 空投数目并非单纯跟ATOM 的持分成正比,而是取其平方根,拉近贫富悬殊,再乘上有否把ATOM 委托出去(可以理解为有否尽投票的「区块链公民责任」)的加权因子。 Osmosis 团队还很有心思地以一个f 字首,为次空投起了个我没法翻译的新名字:fairdrop。
透过干净利落的产品和一次过接触大部分潜在用户群的fairdrop,Osmosis 推出还不到三个月,OSMO 市值已经晋身百大,超过10 亿美元,对应ATOM 90 多亿美元市值,粗略换算,平均每持有10 美元等值ATOM,可得1 美元以上OSMO 空投。
Uniswap
同样是无大台交易所,基于以太坊,锁仓、交易额、功能等各方面都冠绝同侪,现市值130 亿美元,排名13。
然而,以上介绍的是今天的情况,2018 年底推出的时候,谁能预料?但还是有一班人,比较愿意冒险——其实也没有多冒险——在服务还不成熟,发展还不明朗的时期,就一头栽进去试用,主动的更会反映意见,甚至提交修正。
也因此,当推出近两年的 Uniswap 取得巨大成功,在2020 年下旬发行UNI 通证时,拨出15% 配额空投给首22 月的用户,除了给用过一次或以上的每个钱包划一400 UNI,另外再给更多UNI 提供过流动性的用户(只需要理解是进阶功能即可)。 UNI 当前币价26 美元,即每个钱包至少空投10,000 美元,还没考虑,一个用户使用多个钱包相当普遍。
关于UNI 空投,有段小插曲。我在前年推广Argent 钱包和稳定币,自掏腰包给安装者每人1 美元稳定币USDC,制造了几百用户,当中有一位,用这1 美元试这试那,后来得到Uniswap 和另一个项目PoolTogether 的空投。前阵子我们在#decentralizehk 电报公海聊起,说他把那1 美元翻了1000 倍,他笑说:「点只?」(台:怎会只有那么少)。现在算一下,才知道我少算了一个数量级。
如此大手笔的空投,绝对不是乱来。这批早期用户,是一个产品最珍贵的资产,尤其是,区块链产品的核心就是社群;尤其是,当你的产品没有推广预算、没卖广告、没有迎新礼遇,来的人,不只有货真价实的目标用户,往往也向其他人介绍,是产品最真心的推广大使。让这批早期参与者成为产品的持份者,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付出的空投。
UNI 的分配,当中60% 里面的15%,用来空投给早起用户
待续
关于空投,例子还有很多,下周回来,除了再介绍一两个案例,我还会为大家整理一个未来的空投列表,让大家不会错过这种区块链独有的多赢好康。
# 文档根目录:ckxpress.com/airdrop/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意见,不代表区块客观点和立场,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决策与交易,对投资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间接损失作者及区块客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图片来源:
- 德勤:businessinsider.com
这篇文章区块链社会学| 钱从天降不是梦,加密货币空投好康最早出现于区块客。
内容搜集自网络,整理者:BTCover,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