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X 改名而来的 Boba,彰显了 OMG 在 L2 赛道上意欲重整旗鼓的雄心。但 、 搅动之下,OP 扩容赛道已厮杀正酣,Boba 最终能否分羹其中,尚需时间观察。
撰文:一棵杨树
今年 1 月 5 日,Vitalik Buterin 在题为《Rollups 不完全汇总指南》(An Incomplete Guide to Rollups)的文章中表示「Rollups 是一种强大的 Layer 2 扩容范例,有望在中短期成为的关键扩容解决方案和以太坊扩容的基石」。这也将以 Rollup 为以太坊短中期主要扩容解决方案的 Layer2 概念正式带入大众视野之中(延伸阅读《一文纵览以太坊扩容主力 Rollup 技术、应用与数据表现》)。
之后紧随着 Rollup,、Optimism、Arbitrum 等不同技术思路的 L2 扩容方案相继大热, 「泛 Layer 2」概念逐步成为加密领域最具热度的讨论话题,也成为场内资金竞逐的主要战场。
但在这些热火朝天的项目之外,作为早期以太坊扩容龙头的 则显得格外落寞,直到不久前, OMG 基金会核心贡献者、去中心化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开发商 正式宣布推出 的主网 Beta 版本,OMG Network 才又真正意义上回到了 L2 竞赛的赛场中来。
OMGX:OMG 基于 Optimistic Rollup 的二层扩容方案
少为人知的是,OMG Network 是最早提出「Layer 2」概念(基于 Plasma)的以太坊扩容项目之一,也曾被 Vitaklik 「钦点」为以太坊扩容方案的主力,一度领衔 L2 赛道的头部项目。
彼时以太坊网络虽然同样面临高 Gas 费用和交易拥挤的痛点,但并没有现在 DeFi 乐高等多元化的场景需求,所以实际有相对迫切扩容需求的应用场景基本限于链上转账支付,因此 OMG Network 主打「二层支付」概念,也更多地聚焦于实现低廉、快速的即时支付场景。
但后续随着 DeFi 场景的崛起发展以及新方案的不断涌现,OMG 本身基于 Plasma、专注于支付的定位就开始逐步显得尴尬(延伸阅读《以太坊二层扩容之路:Plasma 衰落与 Rollup 崛起》)。
同时去年 12 月,Genesis Block Ventures (GBV)也宣布收购 OMG Network。GBV 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将会发挥其覆盖亚洲的生态体系及社群网络,推动 OMG 网络加速增长、协助建立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进一步提升 OMG 区块链在亚洲区内普及和应用。
在此背景下,今年伴随着 Layer 2 赛道的不断发展,OMGX Network 作为由 OMG 和 Enya 团队共同推出的全新 Layer 2 扩容解决方案就应运而生。
新推出的 OMGX Network 基于以太坊 Optimistic Rollup,且运行在 EVM 兼容的虚拟机中,所以理论上可以处理在以太坊上运行的任何智能合约,是通用型的以太坊二层扩容方案。
而 Boba Network 就正是 OMGX Network 改名而来,也即 Boba Network 可视为「品牌升级」后的 OMGX Network,并继续由 OMG 和 Enya 团队共同维护。
由 OMGX 更名而来的 Boba,究竟要做什么 ?
由于 Boba Network 本身是基于 Optimistic Rollup 的扩容解决方案,因此在主要的功能实现上和 Optimistic Rollup 类的扩容项目别无二致。
但它又结合了 Enya 和 Boba 团队在网络的充值、快速提现、跨链桥方面的经验,在涉及用户、开发者体验的细节处做了颇具亮点的创新,所以用户资金提款时间和开发者合约扩展这两点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化。
基于流动性池,提款时间缩短至分钟级别
相比于 Optimistic Rollup 平均一周左右的资金提款周期,Boba Network 通过由社区驱动的流动性池为用户提供快速提款功能,可将提款时间从一周缩短至几分钟内。
该功能的实现也是基于它们在开发 Quasar (OMG Plasma 的快速退出功能)方面的经验——设计了一个流动性池机制,让流动性提供商在不同链上添加充足的代币流动性池,从而在用户进行跨链时实现较为快速的跨链体验。
按官方文档内容,用户资金无论是从 L1 到 L2、L2 到 L1 还是在两个 L2 之间跨转,只要对应的各层都兼容 EVM (理论上讲以太坊、Arbitrum、BSC 和 Polygon 等都可以),就可以实现分钟级别的确认体验。
不过笔者理解这本质上算是比特币那样的状态通道方案,主要是实现链与链之间的同一账户所有者的状态同步,和 Celer 基于流动性池的 cBridge 算思路相同的资金跨链(层)桥方案(延伸阅读《资产桥成为黑客攻击高危地带,cBridge 哈希时间锁方案更安全吗?》)。
与此同时,用户也需要在这个资金跨转的过程中支付给流动性提供商少量费用,所以等于在为用户提供了比传统 Optimistic Rollup 类别扩容方案更流畅的资金跨转体验之外,也可以借助这个流动性池为 LPs 提供激励性耕作的机会。
链外调用算法,实现可扩展的智能合约
算法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数字世界爆炸式增长的关键原动力,但目前由于 L1 的执行成本以及整数操作等限制因素,智能合约开发人员尚无法直接在链上利用算法计算。
而 Boba 则可授权智能合约开发人员,让他们能够从链外调用算法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整合到智能合约中,从而实现了利用机器学习分类器、多因素风险回报模型或隐私保护计算等多种计算模型。
这样 Boba 就使得智能合约具备了可扩展特性,以太坊开发者可在构建 DApp 时调用 Web 规模基础设施(如 AWS Lambda)上执行的代码,实现此前因过于昂贵或无法在链上执行的算法计算,从而创建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 DApp 产品。
此外,Boba Network 提供的「NFT 桥」还允许 NFT 在 Boba 上高效而低成本地转移,并可随时转回以太坊主链,从而既保证了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没有得到损害,同时也使得目前昂贵的 NFT 转账交易可以在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较快的确认时间下完成。
Boba Network、Optimism、Arbitrum 简单对比
因为本质上 Boba Network、Optimism、Arbitrum 三者都是基于 Optimistic Rollup 的扩容方案,主要特点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在此就围绕提款周期、交易性能、兼容性等简单维度做一些横向对比梳理。
首先是在资金的提款周期方面,由于 Optimistic Rollup 基于经济激励的博弈模型,所以 Optimism、Arbitrum 的资金提款至以太坊主链上的时间基本在 1 周左右,而 Boba Network 则借助上文提到的基于流动性池的设计,可以实现分钟级别的提款速度,但产品实际的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考验和观察。
其次是交易性能,目前 Arbitrum、Optimism 已有具体的 DeFi 头部项目可做数据层面参考——转账支付成本约相当于以太坊主网的二分之一,其它更复杂的交易需求则约为以太坊的十分之一到数十分之一不等(具体可延伸阅读《Arbitrum 和 Optimism 到底比 L1 便宜多少?》)。
而在智能合约的兼容性方面,一般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可以较容易地迁移至 Optimistic Rollup,所以 Optimism (OVM)算是基本兼容 EVM,而 Arbitrum 则更进一步可实现完全兼容
Optimism | Arbitrum | Boba Network | |
---|---|---|---|
提款周期 | 一周左右 | 一周左右 | 数分钟 |
交易成本 | 主网数十分之一 | 主网数十分之一 | 主网数十分之一 |
EVM 兼容 | 基本兼容 | 完全兼容 | 完全兼容 |
吞吐量 | 数十倍 | 数十倍 | 数十倍 |
主网是否上线 | 已上线 | 已上线 | 未上线 |
与此同时在生态方面,Arbitrum One 正式对外开放使用后, V3、 等头部 DeFi 项目已经陆续上线支持,并且钱包、跨链桥等工具类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而 Optimism 则也是早就获得了 Uniswap V3 和 的上线支持。
而 Boba Network 主网则尚未正式上线,目前的产品数据和规划都有待主网验证,生态也相对「贫瘠」。
路线图与合作伙伴
当下在 Boba 测试网上是使用 ETH 作为主要费用代币,根据官方文档披露,后续 Boba 主网上线后会优先考虑支持 OMG 代币作为费用代币,Boba 的长期愿景则是尽可能地支持多种费用代币。
在生态搭建和合作伙伴方面,目前 Boba Network 已披露的合作关系包括与 、 达成的合作,以及前不久去中心化跨链交易协议 V3 版本也已部署至 Boba Network 测试网上,未来也将同步上线 Boba Network 主网。
小结
在日新月异的区块链行业,尤其是 L2 扩容这样加密领域关注度和创新最为集中的赛道方向,没有一成不变的龙头,一旦自身的发展战略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极易被市场迅速抛弃。
同样地,一旦快速切换战略方向并重新抓住市场最急切的痛点需求,也会迅速重新崛起,所以 Matic Network 品牌升级为 Polygon 的成功故事才颇振奋人心。
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不只是品牌升级那么简单,背后更多地是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和生态规模的逐步成型。
而在当下,L2 赛道无疑已经成为最受资金和市场关注的赛道之一,目前也诞生了 Rollup 等多样化的扩容路径选择,各家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其中由于 Optimistic Rollup 对智能合约的相对友好等特性,Optimism、Arbitrum 等具体的 OP-Rollup 类产品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繁荣生态。
这样来看,从 OMGX Network 更名的 Boba Network 相比而言则还处于发展的极早期——主网尚未上线,生态远未成形,一切才刚刚开始,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内容搜集自网络,整理者:BTCover,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