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清二楚的,该国最近对加密货币挖矿的打击也不例外。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于 5 月 21 日报告称,出于对金融风险的担忧,它正在减少比特币 (BTC) 开采,这促使《南华早报》宣布“中国在全球比特币开采中心的地位正在减弱”。
“我们看到加密货币市场进入‘去中国化’的道路——首先是交易,现在是计算能力,这是基于北京上周对加密货币和比特币挖矿采取的一系列更强有力的措施,”王娟,西安交通大学区块链副教授、经合组织区块链专家政策咨询委员会成员告诉该出版物。
但也许不是。 北美最大的加密货币矿商之一 Blockcap 的创始人兼执行主席达林·范斯坦 (Darin Feinstein) 并不完全相信比特币挖矿在中国这个世界当前的挖矿中心完成。 他告诉 Cointelegraph,在 2017 年,中国发布了类似的声明,并进一步解释说:
“在宣布这一消息后,我创立的另一家公司 Core Scientific 与中国矿工签订了多份合约,帮助他们将部分矿工搬回美国。 这些交易都没有结果,直到今天,所有这些矿工仍在继续在中国开采。”
尽管如此,BTC.TOP、火币和HashCow这三家矿业公司宣布他们将关闭在大陆的商店,而中国专家比尔毕晓普在他的时事通讯“中国主义”中报道了政府对内蒙古地区挖矿活动采取的八项措施草案是“严厉的”,并且“很难想象这只是一次短暂的镇压,事情会很快恢复正常。” 其他省份和地区,包括四川和新疆,可能会效仿。
正如 Feinstein 指出的那样,没有人可以确定中国幕后发生了什么,但值得一问:最新的(明显的)加密货币挖矿禁令背后的真正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是现在?
纯粹是为了避免国家宣布的金融风险,还是可能涉及其他方面,包括能源/环境问题? 中国的挖矿企业现在是否会转移到海外,如果是这样,新的加密货币挖矿中心可能会出现在哪里?
最后,这是另一个信号,表明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使用的那种能源密集型工作证明验证协议在生态焦虑的世界中越来越成问题吗?
对“旧系统”的威胁?
Luxor Tech 首席运营官 Ethan Vera 在谈到新的挖矿限制时告诉 Cointelegraph,“对中央政府来说,对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的控制很重要,而比特币对此构成威胁,”他补充说,“比特币显然是巩固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并证明自己是全球人民的宝贵价值储备。 这威胁到旧系统。”
萨里大学国际副院长兼萨里商学院商业分析系主任于雄将环境问题列为打击行动的首要原因。 像中国这样已经宣布希望在某个时间点实现“碳中和”的国家——就中国而言是 2060 年——现在正感受到越来越大的“远离排放密集型行业”的压力。 熊市告诉Cointelegraph,比特币挖矿是一个可以轻松牺牲的行业,“在国家层面没有太多成本”。
为什么现在? “比特币最近增长太快,影响了许多投资者的行为,”熊市说,“政府通常希望看到一个行业合理而不是激进地增长——因此必须采取一些行动。”
然而,在熊市看来,这可能并不一定是大陆挖矿业的终结。 该行业以后可能会成为受监管的行业。 用经济术语来说,“他们已经在这一轮中赚钱了,所以现在他们兑现,等待价格下跌,然后再次加入,”他说。
“现在判断副总理言论的实际影响还为时过早,”维拉说,并补充说,“本周我们已经看到数百兆瓦的电力需求在我们的办公桌前。” 他进一步解释说:
“内蒙古和新疆的矿工已经与国际供应商联系,试图立即将他们的挖矿设备拿出来。 四川的一些矿商已开始寻求将部分业务转移到海外,以去中心化地缘政治风险。”
环境问题是否有效?
Vera 表示,对加密货币挖矿的能源使用和碳足迹的生态担忧可能是“替罪羊”,而 Feinstein 认为环境问题有一些细微差别。 例如,在四川地区,“大部分电力都是可再生能源,来自大量运行可再生能源的水力发电厂。 这些工厂在中国雨季期间拥有大量过剩能源”,电力成本接近于零。
不过,在其他地方,中国使用了大量煤炭,范斯坦继续说道。 “我认为,为了实现其内部气候目标,煤炭地区将面临关闭的压力,”而位于可再生能源盛行的矿工可能面临的限制较少。 “但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份全面的文件出来,所以目前这纯粹是猜测。”
纽约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数字战争:中国的科技力量如何塑造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网络空间的未来》一书的作者 Winston Ma 告诉 Cointelegraph,环境问题确实是打击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虽然四川地区使用的水电被视为清洁能源,但“中国政府已承诺实现能效目标,这仍可能限制加密货币挖矿等高耗能行业的扩张,”补充说:
“是的,碳中和是一个主要考虑因素。 […] 中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指出,中国的这种排放输出 [from crypto mining] 将超过捷克共和国和卡塔尔等一些较小国家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然而,范斯坦对碳足迹和能源消耗的论点提出异议——坚称它们缺乏背景。 “世界上产生的总能量为每小时 160,000 太瓦。 这是来自每个来源的所有能量。 比特币网络使用了 120 TWh 的能量。 简而言之,这意味着比特币网络使用了世界上 0.00075 的可用能源,“或不到 1% 的十分之一。
同样,“将机器接入电网所使用的能源”所释放的碳也低于 0.1%,随着越来越多的矿机转向可再生能源,这一数字急剧下跌。 范斯坦补充说:
“有些行业对破坏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负有刑事责任,但这不是其中之一。”
北美能否弥补不足?
如果中国确实在抑制加密货币挖矿,北美是否会取代它成为挖矿的区域中心——正如一些人甚至在新限制出台之前所暗示的那样? 还有谁可以获利?
根据剑桥替代金融中心的数据,比特币目前每年每小时消耗约 110 太瓦,而以太坊又增加了 44.5 太瓦——据 Digiconomist 称——这甚至不包括其他 PoW 加密货币,所以如果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关闭在中国下来,它就得找个新家。 维拉说:
“北美已准备好在中期承担大部分电力需求,但无法立即全部承担。 我们预计南美洲、独立国家联合体地区将出现显着增长 [e.g., Kazakhstan]和北欧。”
“如果中国矿商对未来的政策感到紧张,他们将放缓购买新设备的步伐,”范斯坦说,“这些设备购买者将转向次优客户,我相信这些客户在美国。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美国矿业公司提高哈希率。”
但是这里存在潜在的障碍,包括缺乏基础设施公司来提供为验证加密货币区块交易的计算机供电所需的电力。 “在插入这些机器方面,你需要有 […] 公司以适应这些矿工的速度建造足够的基础设施。 目前,插入矿机的需求超过了可用的基础设施,”范斯坦说。
相关:北美加密货币矿工准备挑战中国的主导地位,Cointelegraph 杂志
“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是中国矿工最近谈论可能搬迁的地区,”马补充道。 但搬迁可能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 “中国矿工可能不得不应对陌生的合作伙伴、不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意想不到的新合规成本。 加上搬迁成本,可能只有最大、最足智多谋的矿业运营商才能顺利搬迁。”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大型比特币 ASIC 制造商都位于中国,比特币挖矿服务提供商 Compass挖矿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商务官 Thomas Heller 告诉 Cointelegraph。 Bitmain、MicroBT 和 Canaan 是仅有的三家拥有新一代比特币 ASIC 的公司。 海勒进一步表示:
“如果中国政府打击ASIC制造商,那么将对挖矿业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比特大陆在马来西亚有工厂,而比特微也在探索在东南亚设厂,我期待这些公司在海外加大力度。”
在其他地方,“由于Electroneum较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更倾向于转移大量老一代矿机,”海勒补充道,“而北美更适合新一代矿机。 目前北美面临的挑战是托管矿工的机架空间严重短缺。”
从长远来看,所有这些争论对比特币和其他使用消耗能源验证协议的加密货币有什么看法? 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吗? “虽然我们不认为中国的镇压与环境有关,但我们确实认为这是北美的一个紧迫问题,”维拉回答说,并进一步补充说:
“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扩张的西方矿商必须推动可再生能源或碳中和挖矿方法,以吸引资本。 公开上市的矿业公司是第一批受到关注的公司,必须做出反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 Greenidge 购买碳抵消和 Marathon 从他们的 Hardin 站点转向 Compute North。”
熊市告诉 Cointelegraph,比特币可以继续增长,特别是如果其所有矿池都转向可再生能源。 事实上,该行业有机会成为其他行业的光辉榜样——即“第一个实现零碳的行业”。
在其他地方,熊市写道“应尽快制定法规和规则,规范比特币的挖矿行为,并明确要求只能使用太阳能和氢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加密货币挖矿。”
中国还有长期作用吗?
总而言之,最近发生的事件是否标志着中国加密货币挖矿主导地位的结束——估计高达世界容量的 80%——尽管有些人认为它更低?
据路透社报道,BTC.TOP创始人姜卓尔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监管机构打击国内挖矿,几乎所有中国加密货币矿机都将出售到海外。” “中国将失去加密货币计算能力给外国市场,”包括欧洲和美国的矿池。
相关:随着投资者寻求更环保的加密货币,碳中和比特币基金获得关注
回顾中国在 2017 年宣布的类似的挖矿禁令,范斯坦告诉 Cointelegraph:“我预计这次会出现类似的结果。 这些矿工将在 2024 年进行挖矿,届时我们可以期待另一个类似的公告。 我们将看到某些国家永远禁止比特币和挖矿。 如果一个国家有可能完全禁止比特币或比特币挖矿,那只会发生一次。”
但也许范式真的发生了变化。 “我们仍然相信,从长远来看,中国将在挖矿业中发挥作用,”维拉说。 “但这一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矿商看待国内风险的方式,并将鼓励国际扩张。”
内容搜集自网络,整理者:BTCover,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