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崩盘总是会到来,但我没想到它会来得如此之快和如此彻底。11月15日,数字货币市场又经历了一轮“洗血”。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和其他货币下跌约15%。在市值最高的500种加密货币中,许多货币下跌了20%以上,然后在11月19日和20日,市场再次崩盘。比特币在两天内分别下跌8.67%和13.29%,收于4860美元枚,创今年新低;
以太坊下跌了30%以上,接近跌破100美元,今年也创下新低。事实上,比特币已经减半两次。从2017年的最高点20000美元开始,比特币跌破5000美元,这相当于在减半20000美元之后又减半。如果一项资产减半两次,并且你从货币的角度预测其未来趋势,比特币的转折点可能离崩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从数字货币诞生以来,它碰巧遇到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当危机蔓延到全世界时,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基本上启动了印钞机以拯救经济。事实上,这种拯救经济的方式是在总供给的条件下通过印钞来刺激需求,这相当于为垂死的经济献血,刺激经济的动能。然而,根据内生货币理论,经济的交易需求产生货币,以货币为标志的价格表明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稀缺性,以便将资源分配到最有效的地方。如果是外生货币,如经济中没有需求,央行的量化宽松会刺激需求并拖累债务。如果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就会形成通货膨胀的基础。事实上,央行创造的货币远远大于历史数据,这将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然而,今年以来,现实情况是,除了个别国家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外,
普通消费品价格和商品价格并未大幅上涨。但有一件事正在疯狂上涨,那就是数字货币。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11月1日。2009年只有1300枚比特币可以兑换1美元。直到2011年2月9日,比特币的价格才首次达到1美元。2017年,比特币价格飙升至2万美元。2018年,比特币终于迎来了大幅下跌的一年。对于比特币崩盘,一些人将其归类为比特币现金(BCH)的硬分支。所谓硬分岔,是指当数字货币的共同体与原始数字货币的技术共识不一致时,一条新的链条从原始链条中分离出来,生成一种新的货币。硬分歧终于在11月16日凌晨落地。目前,双方正陷入一场大规模的“计较战”,短期内难以区分胜负,影响了交易员和持有人的信心。这种解释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尽管比特币具有一些未来货币应该具备的特征,但这些特征使其大大领先于当前的主权信用货币:例如,去中心化,整个网络由用户组成,没有中央银行;比特币的私钥只能由用户自己获得;交易方便,不经过任何控制机构,也不留下任何交易记录等,但它没有最重要的货币属性,即信用。现代主权信用货币受到政府的强制支持。在现代主权信用货币的信用转移到数字货币之前,比特币类似于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只在于那些相信它的人,或者那些相信未来价格会上涨的人,
通过投机交易获取利益。因此,必须有大量现金支持这些交易并维持价格上涨。如果这些资金萎缩,将出现急剧下跌[1],比特币的价格起飞与全球央行的量化宽松同时发生,当央行的量化宽松停止时,即比特币的终结[2],美联储已经八次上涨,其他新兴经济体已开始上涨并缩减其表,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也已开始移除量化宽松政策。自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体系的信贷货币M1和M2急剧下跌。今年10月末,M2同比增长8%,M1同比增长2.7%;截至2013年10月底,M2同比增长14.3%,M1同比增长8.9%。在过去的五年里,货币的增长率非常高。尽管中国央行实施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经济创造信贷的能力正在下跌,货币增长率自然开始下跌。当这些过剩货币开始消失时,支撑比特币崛起的基础消失了,比特币成了一只破风筝
内容搜集自网络,整理者:BTCover,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