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区块链邹传伟、上海财经大学李国权及野村综合研究所 Kodai Sato 解读各国央行数字货币 CBDC 设计与进展。
北京时间 7 月 17 日,由 The Block、HashKey Capital Research、ChainNews 链闻及 Winkrypto 共同推出的「跨洋对话」系列节目第二期线上访谈如期而至。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博士、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李国权教授以及野村综合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Kodai Sato 围绕「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政策和实施」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及讨论。
链闻翻译整理了嘉宾视频分享中使用的课件,内容如下:
中国 DCEP 设计洞察
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并制定规则。
100% 储备,保持流通稳定
促进市场激励,防止出现不良竞争。
欢迎银行和科技巨头做试点
设计的关键点
一个 token-类似于 M0 的 DCEP 令牌
两个数据库- DC 发行数据库,DC 商业银行数据库
三个中心——认证中心、注册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
中国- DCEP -技术属性
- 线下双重支付——基于 NFC 的线下现金转账
- UTXO 模型——令牌模型,而不是帐户模型
- 防伪识别——验证数字货币的真实性
- TEE 保护数字货币钱包-基于手机根信任的远程认证技术
- KYC 和 AML -中央银行可以访问交易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被用于反洗钱和反逃税
中国- DCEP -近期发展
- 苏州等城市已经开始试点
- 四大银行均已流出 DC/EP 钱包截图
中国- DCEP -与金融体系的互动
DECP 和货币政策
- 如果 DC/EP 可能占到 M0 的 10%,它将大约占 M2 的 0.5%,小于第三方支付余额的水平 (1.4%)
- 将 M2 转换为 DC/EP 是可控的
- 大规模转移将挑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风险
非居间化投资
- 对信贷配置和经济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 央行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对银行的潜在影响
- 比银行存款有吸引力
- 在压力时期逃向央行
中国- DCEP -对移动支付影响的争论
没有影响或影响偏中性
- 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处于成熟阶段
- 第三方支付公司将快速支持 DCEP
- DCEP 的早期影响受到渗透的限制
负面影响
- 第三方支付在面对 DCEP 时可能没有技术优势
- 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失去数据信息优势
- DCEP 可能降低第三方支付规模
中国香港的 LionRock 项目、泰国的 Inthanon 项目等均是试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CBDC
香港金管局与泰国银行联合研究
- 基于 Corda R3
- 仅批发 CBDC,存托凭证和 W-CBDC 双向转换
- 建立跨境支付通道
柬埔寨的 Bakong 项目
- 基于 App 的准 CBDC 网关进行支付
- 基于 Iroha Hyperledger
- 起到了去纸币划的作用
- 和第三方支付相似,直连银行账户
新加坡的 Ubin 项目
目标
- 以中央银行发行的数码令牌为基础,发展一套更简单及更有效的纸币替代系统。
- 通过实际实验,帮助 MAS 和业界更好地了解这项技术及其潜在的好处。
5 个阶段
- 阶段 1: 代币化 GSD
- 阶段 2: 重新构建 RTGS
- 阶段 3: 转账与付款 (DvP)
- 第四阶段 : 跨境点对点支付 (PvP)
- 阶段 5: 促进广泛的生态系统合作
- 最终新加坡的 CBDC 也将在 Ubin 项目的基础上开展
日本
- 日本银行 (BOJ) 迄今尚未宣布任何发行 CBDC 的计划。
- 然而,日本央行正在积极研究 CBDC 的潜在好处和风险。
- Stella 项目 : 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共同推进
- 日本央行 :CBDC 法律问题研究小组报告
内容搜集自网络,整理者:BTCover,如若侵权请联系站长,会尽快删除。